欢迎光临 佛山市沃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

佛山市沃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Foshan Wobo Management Services CO.,Ltd.

158-0008-7775 0757-221775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史

发布者: 沃博    时间:2023-07-25 14:46:28


质量管理三大体系实际上指的是ISO9000标准系列中的三个被常用于外部认证的质量保证标准。ISO9000是由TC176(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它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的标准。

SO/TC176早在1990年第九届年会上提出了《90年代国际质量标准的实施策略》,并分别于1994年、2000年对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进行了两次全面的修订。1994版ISO9000标准已被采用多年,有三个质量保证标准通常被用来作为外部认证之用,被称为“质量管理三大体系”。以下是质量管理三大体系详情:

1.ISO9001:1994《品质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品质保证模式》,用于自身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能的组织;

2.ISO9002:1994《品质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品质保证模式》,用于自身不具有产品开发、设计功能的组织;

3.ISO9003:1994《品质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品质保证模式》,用于对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相对较低的组织。

2000年12月15日,2000版的ISO9000族标准正式发布实施,2000版ISO9000族国际标准的核心标准共有四个。随着2000版标准的颁布,世界各国的企业纷纷开始采用新版的ISO9001:2000标准申请认证。

image.png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史

 

    接下来我们就先简单回顾一上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发展的历史。根据质量管理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实践历史,到现今,质量管理的发展应该经历了4个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4、现在的质量管理标准化阶段。

 

    可以说从手工业产生开始就有了质量管理。有产品生产,就有对质量的要求。那时质量的概念应该是自发的本能的需求。自然地,有关产品的质量管理也是散乱的,缺少规则的,只能由手工业者个人的经验(或者手艺)也即操作者自身来确保。慢慢地,随着产品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质量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相应的质量管理的规则也越来越健全、完善。到了工业化生产时代,尤其是进入20世纪,随着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也就应时而生、而发展。

 

    首先,伴随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F.W.Taylor)提出“科学管理”的理论,生产过程开始设置针对产品质量的“专职检验”活动,随之一些工厂成立了专职检验的部门,并配置了专职的检验人员、质量检验制度以及检验工具,进行产品的检验。这也称之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这一时期也进入了质量管理的“质量检验阶段”。

 

    这种质量管理是一种产品生产完成后进行事后检验的管理方式。这对控制不合格产品出厂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这种方式不能有效防止不合格产品的发生,出了产品质量问题,有关责任也难以区分。因此,随着生产规模的发展,其缺陷也越来越明显,主要有:


1、注重事后检验,不能有效预防不合格的产生,从而有效控制不良损失;

2、通过对产品进行全检,缺乏效率;

3、不能系统地解决质量问题。

 

    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成立两个课题研究组,一个是休哈特(W.A.Shewhart)领导的过程控制组,他提出了SPC(统计过程控制)理论并首创控制图工具,其目的是预防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的产生。这从理论上实现了从事后把关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另一个小组,由道奇(H.F.Dodge)负责,他与罗米格(H.G.Romig)提出了统计抽样检验理论与抽检表。这两个理论的提出可以说是非常有里程碑意义的,如果你从事质量管理,应该能感觉到这两个理论的影响,因为SPC和抽样检验的运用在现代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了。

 

    SPC理论的提出把事后把关的质量检验发展到工序控制,强调了事前预防的管理。但这一理论在提出之后并没有马上得到广泛的运用,直到二战,美国军方为了控制军品的质量在军工企业强制推广统计质量控制标准,并取得巨大效益之后,开始在各民用企业广泛运用起来。这个阶段就是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统计过程控制是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产品的质量在生产工序间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并将不合格品的责任由专职检验员转移到技术人员和质量控制工程师的身上。但是,由于SPC的运用过于复杂,又会使员工以为质量控制是质量工程师的事,与自己无关,而导致这些方法难于在所有工厂普遍运用。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的巨大发展,大规模的系统如三代电子计算机开始出现,在管理理论方面,行为科学理论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国际贸易的竞争性加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促进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生产与发展。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人费根-堡姆(A. V Feigenbaum),他于1961年发表了《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他也因此被尊为“全面质量管理之父”或创始人。但是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完善,也得益于朱兰(Joseph H.Juran)、戴明(W.Edwards.Deming)、石川馨(Ishikawa Kaoru)等一大批质量管理领域大家的贡献,尤其是丰田代表的日本产业界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推广与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由美国人提出的,但是为制造业广泛地利用并取得成功却是在日本。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三全”管理,即:


1、全面的质量,这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还包括 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等在内的广泛含义;


2、全过程,质量管理涉及不仅限于生产过程,还包括设备管理过程、设计过程、采购过程、销售过程等;


3、全员参与,质量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全体人员都有关系。从以上也可以看出全面质量管理重在全局把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随着跨国贸易越来越频繁,各国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关贸易纷争也增多,各国甚至把产品质量作为进出口的一项限制或奖励手段,因此,有关国际间产品保证与产品质量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各公司为了避免因产品缺陷而导致的巨额赔偿损失,以及提高生产效益,越来越重视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同时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质量保证体系也越完善,相继发布了自己了质量保证规则,这些促进了ISO9000一族质量标准的应运而生。

 

    在英国标准协会(BSI)的推荐,ISO指定下属技术委员会TC176工作组负责制定有关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于1986年6月发布了第一个有关质量的标准ISO8402:1986《质量-术语》,随后在1987年3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这标志着质量管理进入了规范化、标准化时代。

 

    ISO9000一族质量管理标准为改善其普遍适用性及运用便利性,已经历94版、2000版、2008版,以及今年发布的2015版,四次换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回顾的质量管理各个发展阶段不是对前一个阶段的否定,而是质量管理不断地完善过程。在后一阶段中同样会存在或运用前一阶段的质量管理方法。

 







Copyright© 佛山市沃博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88590号

技术支持:万迪网络